一、醫療污水對人類健康及環境造成的危害
醫療廢水曾經多次引起公眾關注,醫療廢水的排放對水資源造成的危害巨大,已經成為危害群眾健康的一個“源頭”;部分地區真正能夠達到國家排放標準的只有*的幾家醫院。目前,法律的不規范,環保意識的薄弱,造成了醫療廢水直排和各大醫院存在的“高污染,低治理”現狀。但目前各大醫院并沒有對具有嚴重危害性的醫療廢水進行合理處置,忽略了廢水中病毒傳染可能導致的水污染惡性事件。同時,國家的相關立法也需要及時跟進,對醫療廢水的處理作出更加明確的規定,各級環保部門也應加強管理和環保意識的普及。相關資料 與工業廢水相比,醫療廢水對環境的影響更大,危害也更大。醫院在運行過程中,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、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水,這些廢水的來源決定了其成分復雜性,涉及多種生物性、化學性或放射性污染。醫療廢水中除含有大量的細菌、病毒、蟲卵等致病原體外,還含有化學藥劑和放射性同位素,具有對空間污染、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的幾大特征。如果含病原微生物的醫療污水,不經過消毒、滅活等無害化處理,而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,往往會造成水、土壤的污染,嚴重的會引發各種疾病,或導性,可以誘發疾病或造成傷害;
1)醫院污水中含有酸、堿、懸浮固體、BOD、COD和動植物油等有毒、有害物質;
2)牙科治療、洗印和化驗等過程產生污水含有重金屬、消毒劑、有機溶劑等,部分具有致癌、致畸或致突變性,危害人體健康并對環境有長遠影響;致介水傳染病的暴發流行。
3)醫院污水受到糞便、傳染性細菌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污染,具有傳染
4)同位素治療和診斷產生放射性污水。放射性同位素在衰變過程中產生a-、β-和γ-放射性,在人體內積累而危害人體健康。
醫院的污水,除一般生活污水外,還含有化學物質、放射性廢水和病原體。因此,必須經過處理后才能排放,特別是肝炎等傳染病病房排出來的污水,須經消毒后才可排放。
二、常用處理方法
1、 傳染病醫院采用二級處理及處理工藝
2、處理出水排入自然水體的縣及縣以上醫院采用二級處理
3、 處理出水排入城市下水道的綜合醫院也采用二級處理
4、 對于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小型綜合醫院,采用簡易生化處理作為過渡處理措施,之后逐步實現二級處理或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。
一級處理: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,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,BOD一般可去除30%左右,達不到排放標準。一級處理屬于二級處理的預處理。
二級處理: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(BOD,COD物質),去除率可達90%以上,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準。
簡易生化處理:主要功能分別為去除懸浮固體,吸附膠體和溶解性物質,進一步去除和降解有機污染物,然后通過沉淀和過濾單元去除剩余懸浮物和降解有機污染物,保證出水質量。
中醫院污水處理工藝:
一級處理基本工藝流程
醫院污水 → 化糞池 → 調節池 → 消毒接觸池 → 排入市政
二級處理基本工藝流程
醫院污水→化糞池 → 調節池 → 生化池 → 沉淀池 → 消毒接觸池 →排入市政